注意!骗子冒充“律师” 已有多人上当
2024-11-25 11:14:4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湖南法治报 | 编辑:刘建军 | 作者:王湘好 | 点击量:10825         

湖南法治报讯 通讯员 王湘好

法律咨询是公民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,然而在网络上,诈骗分子也利用这点布下了陷阱,利用群众“维权”心切的软肋,自称可以足不出户“代办案件”,能“隔空”摆平各种纠纷从而实施诈骗。

案例一  答应追债反被骗

1114日,家住桂阳体育馆附近的李某到鹿峰派出所报警,称其被网上的 “律师”骗走4万余元。

经了解,李某在网上看到一个法律援助的视频,视频中对方称能帮索要欠款。想到自己有笔难以追回的外债迟迟要不回来,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网上“律师”建立了联系。为了取得李某的信任,对方还给李某展示了“成功追款的经典案例”。

随后,“律师”以需预交律师费和财产保护费为由,一步一步诱导李某转账4万余元。当李某满怀希望等待收回债款时,却发现“律师”早已联系不上才知自己遭遇了网络诈骗。

案例二  讨薪不成反被“资深律师”骗

近日,桂阳县太和镇某村村民曹某在上网时,偶然看到一名 “资深律师”称其可以帮人讨回各种债务。曹某想着自己曾经在外地务工时,正好被欠薪5000余元。于是,曹某便与网上的“资深律师”进行交流。短暂沟通后,“资深律师”称肯定能帮曹某讨回薪水,前提条件是须先支付680元的咨询费。曹某心想,假如能追回这笔薪酬,这个咨询费也算花得值了。

曹某便按对方要求支付了680元。不承想,对方收款后又声称费用不足,要求曹某继续缴纳1000元。“什么都没干就一直让我汇款。”曹某感觉到不对劲,于是马上向民警求助……

李某、曹某的案件并非个例。当前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网络咨询方便等特点引得不少人青睐。一些热门的短视频平台也吸引了众多法律从业者入驻,为用户普及法律知识、提供法律服务。但是,这其中就冒出一些鱼目混珠之辈,他们冒充 “律师”以各种理由要求用户支付各种费用,而一旦用户付款,他们便消失无踪。

警方提醒

1.在寻求法律服务和帮助时,务必擦亮双眼,谨防诈骗。

坚决远离网上所谓的声称能“包赢”的“专业律师”,不能仅凭线上聊天、电话沟通就相信对方,要保持警惕,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法律服务,避免财产受损。

2.可通过登录当地律师协会官网、相关政务服务网站等查询核实律师信息,或者向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进一步查证律师姓名、信息、执业情况等。

3.规范的律师委托代理服务需签订正规的委托代理合同或服务合同,明确约定相关费用的金额、标准、支付方式,警惕对方以各种理由、名目事先索要钱财,谨防诈骗。

责编:刘建军

一审:曾金春

二审:伏志勇

三审:万朝晖
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关于我们-商务合作-法律声明-联系我们
广告热线:0731-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:湘ICP备19000193号-3 版权所有: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《湖南法治报》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